柏虎资源网

专注编程学习,Python、Java、C++ 教程、案例及资源

微信开源啦,源码地址+部署脚本,自由使用可商业化

大家好,我是小悟。


最近看到微信对话开放平台把自家文档理解与检索框架WeKnora(维娜拉)放出来了,放在GitHub上,用的还是MIT协议,也就是随便你怎么用,商用也没问题。

这种动作在行业里不算特别新鲜,但每次看到大厂把压箱底的东西拿出来共享,我还是会停下来多看两眼。

WeKnora是个帮机器读懂复杂文档的工具包。像PDF、Word这种带格式的文件,或者图片里夹杂文字的图文混排内容,它都能扒拉出来整理成结构化的数据,再用大模型处理成能问答的形式。

举个例子,你扔进去一份春节习俗的文档,它不仅能告诉你春节吃什么,还能指着原文说“这结论是从某段话里推理出来的”。

这种细节对实际用文档找答案的场景特别重要,毕竟谁都不想拿到一堆似是而非的答案。

技术层面值得拎出来说的是它的模块化设计。文档解析、知识建模、检索召回、大模型生成这些环节拆得清清楚楚,开发者可以像搭积木一样换掉其中某块。

比如觉得默认的向量数据库不够快,直接换成自己熟悉的。或者想试新出的某个大语言模型,改个配置就能切换。

这种灵活性对于企业定制知识库来说简直是刚需,毕竟每家公司的文档格式和问答需求都千奇百怪。

更实在的是部署门槛低得离谱。官方给了个Docker脚本,照着敲三行命令就能在本地跑起来,连技术小白都能跟着Web界面拖文件上传,等索引建好直接开问。

不过最让我感兴趣的不是技术参数,而是腾讯把它放在微信生态里的打算。通过微信对话开放平台,这套框架能直接变成公众号或小程序里的智能客服,不用写代码就能把企业文档变成“即问即答”的知识库。

但换个角度看,正因为它是从微信对话开放平台的核心框架衍生出来的,反而少了些实验室玩具的生涩感,更贴近真实使用时的磕磕绊绊。

比如它强调的“多轮上下文深度理解”,明显是冲着反复追问的客服场景设计的。而知识图谱可视化功能,则能帮用户理清文档里隐藏的逻辑关系。

当大厂愿意把经过实战检验的工具链摊开给大家研究时,最终受益的永远是那些真正需要解决问题的人,比如下次你想从几百页的产品手册里挖出某个参数,可能就不用再盯着PDF干瞪眼了。

谢谢你看我的文章,既然看到这里了,如果觉得不错,随手点个赞、转发、在看三连吧,感谢感谢。那我们,下次再见。


您的一键三连,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,谢谢

山水有相逢,来日皆可期,谢谢阅读,我们再会

我手中的金箍棒,上能通天,下能探海

发表评论: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