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虎资源网

专注编程学习,Python、Java、C++ 教程、案例及资源

C语言学习从内存堆栈视角,给这段枚举代码做个 "内存透视"

从内存堆栈视角,给这段枚举代码做个 "内存透视"

#include <stdio.h>
 
enum DAY
{
      MON=1, TUE, WED, THU, FRI, SAT, SUN
} day;
int main()
{
    // 遍历枚举元素
    for (day = MON; day <= SUN; day++) {
        printf("枚举元素:%d \n", day);
    }
}

咱们先打个比方:枚举(enum)就像给一周的星期数贴标签 —— 把 1 叫 "周一",2 叫 "周二",本质还是数字,但读起来更明白。而这些标签在内存里的存在感,就像你手机通讯录里的昵称 —— 实际打电话还是用号码(内存里存的是数字),昵称只是给你看的。

先看懂代码干了啥

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星期的枚举DAY,把MON设为 1,后面的TUE到SUN自动依次为 2 到 7。然后在main函数里用枚举变量day循环打印 1 到 7。运行结果会是 7 行 "枚举元素:1" 到 "枚举元素:7"。今天咱们不看结果,专注看枚举在内存里到底 "长啥样"。

内存区域聚焦:栈是唯一舞台

C 程序内存的三大块里,这段代码只用到了栈(枚举变量在栈上,枚举本身不占运行时内存):



  • 栈(Stack):像家里的小黑板,临时记录变量值,用完擦掉(函数结束自动释放)。
  • 全局区和堆:这段代码没用到,暂时可以忽略。

逐行拆解:枚举在内存里的 "隐身术"

1. 枚举定义:编译时的 "标签对照表"

c

运行

enum DAY {
    MON=1, TUE, WED, THU, FRI, SAT, SUN
} day;  // 同时定义枚举变量day



  • 这部分是枚举类型定义,本质是告诉编译器:" 以后看到MON就等于 1,TUE等于 2...SUN等于 7",就像制作一张" 标签 - 数字对照表 "。
  • 重点:枚举定义本身不占用运行时内存(既不在栈,也不在全局区),它只是编译阶段的 "语法糖"(方便程序员阅读的标记)。就像你在手机通讯录里给 "138xxxx" 备注 "妈妈",通讯录的备注不占额外话费,实际拨号还是用号码。
  • 同时定义的枚举变量day:这是一个真正的变量,类型是enum DAY,本质上和int类似(大多数编译器里枚举变量占 4 字节),后面会在栈上分配内存。

2.main函数启动:栈上给day找位置

c

运行

int main() { ... }



  • 程序运行时,操作系统在上给main函数分配栈帧(相当于一块工作区)。
  • 枚举变量day作为全局变量(定义在函数外),会被分配到全局区(静态存储区),初始值默认是 0,但我们后面会在循环里给它赋值。

3. 循环遍历:给day赋值并打印

c

运行

for (day = MON; day <= SUN; day++) {
    printf("枚举元素:%d \n", day);
}



  • 编译时替换:编译器会把MON换成 1,SUN换成 7,所以循环实际是for (day = 1; day <= 7; day++)(用对照表替换标签)。
  • day的内存操作:day在全局区占用 4 字节(和int一样),循环中每次给它赋的值是 1、2...7(用数字更新全局区的内存)。
  • 打印时:printf输出的是day在全局区存储的数字(1 到 7),枚举标签MON等早已在编译时被替换成数字,运行时根本不存在。

4. 程序结束:全局区变量 "下班"

c

运行

return 0;



  • main函数结束,全局区的day变量随着程序退出被释放(全局区的内存被回收)。

内存快照:枚举标签 "隐身",只留数字

plaintext

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│  全局区 (静态存储区)              │
│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           │
│  │ day: 1→2→...→7  │            │  ← 枚举变量,存的是数字(占4字节)
│ 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           │
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│  栈 (Stack)                     │
│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    │
│  │ main函数栈帧            │    │  ← 包含printf调用的临时信息
│  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    │
├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┤
│  堆 (Heap)                     │
│  (未使用,为空)               │
└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┘



注意:图里找不到MON、TUE这些标签 —— 它们在编译时就被翻译成数字了,运行时内存里只有数字 1 到 7。

枚举的内存本质:"带标签的整数"

  • 枚举变量是整数:enum DAY类型的变量day,本质上是个整数(大多数情况下和int一样),存储的是数字,占用内存和int相同(4 字节)。
  • 标签不占内存:MON到SUN这些标签,只是给数字起的 "别名",编译后就消失了,不会占用运行时内存。就像 "星期一" 这个词不会影响日历上 "1" 的位置。
  • 和宏的相似性:枚举和#define MON 1很像,都是给数字起名字,但枚举更安全(有类型检查)。比如enum DAY类型的变量不能随便赋个 8,而宏定义的数字可以被任何int变量使用。

关键结论:枚举是 "程序员的贴心标签",内存只认数字

  • 枚举变量(day)在全局区(或栈上,如果定义在函数内)占用内存,存的是整数。
  • 枚举标签(MON等)不占运行时内存,只是编译时的 "翻译工具",让代码更易读。
  • 这就像你给电脑文件夹起名 "工作"、"娱乐"—— 内存里存的还是文件夹的编号(inode),名字只是给你看的,不影响存储。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int main()
{
 
    enum color { red=1, green, blue };
 
    enum  color favorite_color;
 
    /* 用户输入数字来选择颜色 */
    printf("请输入你喜欢的颜色: (1. red, 2. green, 3. blue): ");
    scanf("%u", &favorite_color);
 
    /* 输出结果 */
    switch (favorite_color)
    {
    case red:
        printf("你喜欢的颜色是红色");
        break;
    case green:
        printf("你喜欢的颜色是绿色");
        break;
    case blue:
        printf("你喜欢的颜色是蓝色");
        break;
    default:
        printf("你没有选择你喜欢的颜色");
    }
 
    return 0;
}
#include <stdio.h>
#include <stdlib.h>
 
int main()
{
 
    enum day
    {
        saturday,
        sunday,
        monday,
        tuesday,
        wednesday,
        thursday,
        friday
    } workday;
 
    int a = 1;
    enum day weekend;
    weekend = ( enum day ) a;  //类型转换
    //weekend = a; //错误
    printf("weekend:%d",weekend);
    return 0;
}

标题:

  1. 《C 语言枚举:内存里只认数字,标签是给人看的》
  2. 《从内存看枚举:栈上的整数戴了顶 "标签帽子"》

简介:

通过分析枚举代码的内存分配,揭示枚举本质是 "带标签的整数":枚举变量在全局区或栈上存储数字(占内存),而枚举标签仅为编译时的别名(不占运行时内存),展现枚举提升代码可读性却不增加内存开销的特性。

关键词:

#C 语言枚举 #内存分配 #枚举变量 #整数标签 #编译时替换

发表评论: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