柏虎资源网

专注编程学习,Python、Java、C++ 教程、案例及资源

工作中每天都要用的VLOOKUP函数:从基础到实战全记录


刚上班那会儿每次翻工资表都累死,老板让查几个员工的数据,手动翻来翻去费半天劲。后来同事教了我个VLOOKUP函数,现在基本每天都在用。这东西学会了真香,数据多的时候能省大把时间。

打开表格先说说基础。这个函数其实就四个参数:要找的东西在哪,去哪里找,找第几列,要不要精确。举个例子,要是想找吕布的工资,第一个参数就是名字"吕布"对应的单元格,通常写F2。第二个参数是得告诉表格去哪一区域找数据,这里必须选对范围。

第三个参数有点容易搞错,是要找的结果在第几列。比如工资在第三列,就得填3。但要注意得数右边的列,不能跳着数。最后一个参数填0就是精确找,要是填1就可能找近似值。比如找工资表里的B到D列,不能多包含其他列,不然位置会错。

实际操作时先点那个fx按钮,选VLOOKUP弹出窗口一个参数一个填。填完了发现有时候会冒出个错误提示,这时候得再套个公式。比如果然找不到就显示空,可以用IFERROR把错误拦住。写的时候后面加个IFERROR(VLOOKUP(...),""),这样没找到就不会乱码了。

有次我同事填参数时不小心把区域选错了,找了半天才看出问题。原来第二个参数要是不包含查找的基准列就会报错。比如名字在B列,区域要是从A列开始也会出错。必须确保查找值所在的列是区域第一个。

还有个坑是数据格式要统一。有时候同事复制数据过来,数字带了空格或者特殊符号,这样用VLOOKUP就找不到。得先把数据清理干净,或者在公式里加个Trim函数去空格。

现在用这个函数查数据快多了,特别是月底结算时。不过刚开始学的时候确实容易手忙脚乱,参数填不对就报错,得慢慢调整。现在我都会先写个测试表格,把参数一个个试过再用。

有时候数据太多列了,想查后面的内容就得仔细数列数。但老是数错了,后来学会先用鼠标点选区域,再按方向键看最后一列位置。虽然笨但准,等熟练了再用快捷方式。

上周帮领导整理销售数据,表格有两千多行。要是手动找肯定翻到天亮,用这个函数五秒钟就搞定了。不过记得把第四个参数设成0,确保精确匹配,不然可能误把"李明"和"李"找混。

现在基本掌握了,但还有些高级用法没碰过。听说能结合别的函数干更多事,不过先搞定手头工作更重要。每次用完都记笔记,错的地方下次别再犯就行。

发表评论:

控制面板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  查看权限
网站分类
最新留言